标题: 《前赤壁赋》:古代文学的瑰宝,苏轼的心灵之旅
内容:
宋·苏轼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在这宁静的夜晚,苏子与友人一同饮酒,朗诵着明月的诗歌,歌声悠扬,如窈窕之章。不久,月亮从东山之上缓缓升起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苏子驾一叶扁舟,凌万顷之茫然,感受那如冯虚御风般的自由与飘渺,仿佛遗世独立,羽化登仙。
苏子扣舷而歌,歌声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。歌声里,他述说着对桂棹兰桨的憧憬,对时光流逝的哀愁,对美人天一方的思念。客中有人吹起洞箫,倚歌而和,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这悲凉的曲调,仿佛能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
苏子愀然,正襟危坐而问客曰:“何为其然也?”客人回答,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他遥想曹操当年的壮志豪情,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,何等英雄气概!然而,如今安在哉?
苏子与客人身处江渚之上,渔樵为伴,鱼虾为友,驾一叶扁舟,举匏樽相属。他们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,感叹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无穷。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,虽然知道生命无法永恒,但依旧渴望与明月相伴,追求长存。
苏子曰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”他阐述了一个哲学观点,即天地万物都在不断变化,但从未真正消失,就像月亮的盈亏,始终都在循环中。从这种角度看,物与我皆无尽也,又何须羡慕那些无法企及的事物呢?
苏子继续道:“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”他强调,万物都有它们的主人,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,而不是去争夺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。
最后,苏子说: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他认为,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,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藏,我们可以尽情享受,无需担忧其消耗。
客喜而笑,洗盏更酌。肴核既尽,杯盘狼籍。苏子与客人相互枕藉乎舟中,享受着这宁静的夜晚,直至东方破晓。
图片描述: 图片展示了苏轼的《前赤壁赋》中的情景,包括苏子与客人泛舟于赤壁之下、清风徐来、月出东山、以及苏子扣舷而歌等场景。每一张图片都生动地描绘了赋中的情境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苏轼的情感与心境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楚汉良匠办公家具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古代名篇欣赏|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《前赤壁赋》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