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争日,夏争时。芒种节气,分分秒秒都宝贵。有种有收,不种不收,这岂止说的是庄稼?
芒种,作为第九个节气,夏季的第三个节气,其名称“芒种”让许多专家费解。但当我们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中,便不难理解其含义。在中国文化中,“芒”是广义的,涵盖了稻和麦;“种”也是广义的,涵盖了收和栽。这意味着,此时节,有芒的麦子应尽快收获,有芒的稻子应适时栽种。芒种,体现了古人的大局观、整体观。
芒种分三候,第一候为“螳螂生”。螳螂,又称天马,其体态修长,绿色,有锯齿状大刀和明亮复眼,令人联想到昆虫界的大将军。第二候为“鵙(jú)始鸣”,伯劳鸟开始鸣叫,声音悦耳动听,但联想到成语“劳燕分飞”,又令人伤感。第三候为“反舌无声”,反舌鸟不再鸣叫,但其舌灵活,能模仿其他鸟鸣,故有“百舌鸟”之称。
芒种时节,人们忙着割麦、栽水稻,正是农忙之时。古诗中有许多描绘芒种景象的诗句,如白居易的“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”、陆游的“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插秧”。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芒种时节的忙碌,更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。
农耕民族最大的愿望是“五谷丰登”,其中麦子占据了重要位置。芒种时节正是麦子的收获季节,家乡的麦饭,虽然粗硬,却承载着儿时的记忆和乡愁。南宋诗人范成大的《四时田园杂兴》中提到:“二麦俱秋斗百钱,田家唤作小丰年。”这既是当时麦子价格的真实写照,也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。
春争日,夏争时。芒种节气,分分秒秒都是宝贵的。有种有收,不种不收,这岂止说的是庄稼?人生亦是。芒种,不仅是自然界的节气,更是人生智慧的体现。
希望这个标题和内容更符合您的要求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楚汉良匠办公家具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节气|芒种,昼出耘田夜绩麻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