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颢的《黄鹤楼》历来为人传颂,不仅因其色彩和音律的和谐,更因为诗人深刻的思乡之情和巧妙的构思。这首诗仿佛一个情感的漩涡,让人深陷其中,难以自拔。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这句诗开篇便揭示了黄鹤楼的孤独。昔日仙人乘鹤而去,留下的只是这座孤零零的楼。诗人巧妙地借助“空余”二字,将黄鹤楼的孤独感推向高潮。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诗人巧妙地运用借喻手法,将黄鹤楼的孤独与白云的飘渺相结合,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。白云的千载空悠,仿佛就是黄鹤楼对黄鹤的思念,这种思念如此深沉,如此徒劳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诗人试图通过找到另一个孤独的事物来减轻黄鹤楼的孤独,然而,汉阳城的树木和鹦鹉洲的芳草,反而更加凸显了黄鹤楼的孤独。这种反衬的手法,让黄鹤楼的孤独感再次加深。
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诗人在日暮时分望向家乡,却只能看到烟波江上的一片迷茫。这种无法排解的孤独和思乡之情,让诗人的痛苦之情不言自明。
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,关键在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情感的蓄积与转移。他通过前六句的情感层层递进,蓄积了巨大的孤独感,然后突然将这份孤独感转移到自己身上,并在结尾关闭了情感的排解通道,使得诗人的痛苦之情更加突出。
读完这首诗,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,这种情感是如此强烈,如此深沉。崔颢的《黄鹤楼》,不仅是一首七律之冠,更是一首情感的绝唱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楚汉良匠办公家具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崔颢的《黄鹤楼》,被誉为七律之冠,诗人构思很巧妙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