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雎不辱使命
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不允。秦王不悦,乃派唐雎出使秦国。秦王谓唐雎曰:“寡人欲以十倍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竟不听寡人,何也?”唐雎对曰:“安陵君受地于先王,虽千里不敢易也,岂直五百里哉?”秦王闻之大怒,曰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”唐雎不为所惧,曰:“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头抢地耳。”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之曰:“先生坐!寡人谕矣:夫韩、魏灭亡,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”
10*唐雎不辱使命
【教学目标】
1.通过反复诵读,理解文章主旨,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。
2.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技巧。
3.领略外交辞令的含蓄与精妙,理解其中的“潜台词”。
4.感悟唐雎的忠君爱国、机智勇敢、从容不迫、不畏强暴、正气凛然的精神品质,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。
【课时安排】2课时
教学过程
第一课时
导入一(故事导入):
提及荆轲刺秦王的英勇故事,引发学生兴趣,进而引入唐雎出使秦国的传奇经历。
导入二(激趣导入):通过讲述战国七雄间的权力斗争,引出安陵君与唐雎如何应对秦国的威胁。
导入三(情境导入):想象自己身处战国时期,身临其境地感受唐雎出使秦国的紧张和刺激。
自主探究——预习与交流
1.作者简介
刘向,西汉经学家、目录学家、文学家,曾任谏大夫、宗正等职,编订了《战国策》。
2.交流背景
战国时期,秦国逐渐强大,通过政治手段企图吞并其他国家。安陵君和唐雎作为小国之臣,如何面对秦国的威胁,成为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焦点。
3.知识链接
《战国策》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,描写了谋臣策士的活动,富有文学意味。
4.积累字词
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字词,积累文言知识。
阅读课文——合作与探究
学生通读课文,理解文章主旨,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,探讨唐雎不辱使命的原因。
第二课时
阅读课文——合作与探究
(一)深层探究(学生译读第3段)
1.学生齐读课文,思考:唐雎如何以布衣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?
2.讨论:唐雎的从容不迫、不畏强暴、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是如何展现的?
课堂小结
唐雎通过机智勇敢的言语,成功地捍卫了安陵的尊严,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强大的对手面前,要有勇气去斗争,有智慧去应对。
拓展延伸
1.探讨:如果唐雎生活在现代社会,他可能会如何应对类似的挑战和威胁?
2.思考:唐雎的故事对当代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策略有何启示?
3.讨论:历史上还有哪些类似唐雎这样的英雄人物,他们的事迹对你有何启发?
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楚汉良匠办公家具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唐雎不辱使命 》